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
打造技能型人才“高地” 建設高質量就業“福地”
“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我在今年全省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中獲得二等獎。還有半年我就畢業了,目前,已經有幾家用人單位向我伸出了橄欖枝。”淮安技師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學生姚文睿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千工易尋,一技難求。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今年以來,淮安技師學院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結合地方產業特色,錨定技能人才培養,夯實教學基礎、堅持以賽促學、緊跟產業需求,實現錯位發展,持續向社會輸送高質量技能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該校在2022年全市高質量跨越發展考核中,獲評“服務地方高質量跨越發展優勝單位”和“2022年度在淮大中專院校服務高質量跨越發展考核優秀等次”。該校還建成“淮安市產業工人技能培訓中心”。
強師資精技能 夯實教學基本功
近日,在江蘇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內,工作室帶頭人、“江蘇工匠”稱號獲得者、智能制造學院院長張衛東在進行年底學院師資制度考核統籌,部署新一年師資隊伍建設工作,著力打造高水平教學團隊。目前,學校用好校內編制、進行結構改善,形成老帶新、定期培訓、校企合作等常態化提升師資水平的方式和制度,建成省技能大師工作室、省一體化教學名師工作室、市技能大師工作室、市名師工作室等7個,獲批創建“全國技工院校思政理論課教師研修基地”和“淮安市名班主任工作室”,2023年公開招聘3名高技能人才,均獲得過國家一類職業技能大賽前10名。新增“全國技術能手”1人、“江蘇省技術能手”7人,12人獲淮安市技工院校優秀教師、班主任和教育工作者稱號,形成廣大教師盡展其才、好教師名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學校技能強校定位清晰,技能引領教育教學氛圍濃厚。今年,在師傅范吉明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我不但能勝任技能教學,而且還獲得了2023年江蘇省數字化設計與智能制造職業技能大賽‘機器人系統集成’賽項職工組三等獎。”淮安技師學院教師王浩然表示,自己將堅持技能為王,練就過硬本領,努力培養更多優秀技能人才。
優秀師資是保障,特色專業是沃土。近年來,學校在“立德樹人技能為王”“工學一體化”辦學思想的指導下和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發揚技工教育特色,堅持優化教育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質量,創新打造“技能班”,逐步形成一批“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特色專業,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培育技能人才。目前,學校辦學專業與地方主導產業契合度達70%,智能制造專業群被評為省級品牌特色專業群,產生了較好的辦學效益和社會影響。
廣參賽促交流 提升技能競爭力
“通過參與職業技能大賽的具體項目,師生可以接觸到真實的工作場景和問題,進而提升自身的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淮安技師學院教學與科研處處長顧玉娟告訴記者,專業賽事引領時代發展、緊盯產業需求,是檢驗學校技能水平的試金石。今年以來,學校增加經費和指導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項技能比賽。近年來,學校參賽師生鉚足干勁,奮力拼搏,實現國賽有獎牌、省賽有突破、市賽有冠軍的良好態勢。在第三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中獲二等獎,在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銀牌,共計獲得省級比賽一等獎11項、二等獎24項、三等獎34項,市級比賽一等獎42項,展現了師生杰出的理論和實操水平。
“參加江蘇省新材料生產制造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前,我根據比賽內容,用近兩個月的時間學習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中午也在實訓室反復實驗,經常是晚上11點才走出實訓室。最讓我感動的是,有時候遇到特別難的問題,王華榮老師會一直陪我解決問題到深夜。”淮安技師學院智能制造學院“技能班”學生馬軻告訴記者,比賽讓他大開眼界,不僅意識到自己技術水平的局限性,也增強了自己不斷學習探索的決心。此次競賽中,他和老師王華榮分別斬獲一等獎和三等獎的好成績。“科技一直在發展,參加比賽讓我認識了更多優秀的同行,了解到更前沿的知識,這也是一個學習和進步的過程。”王華榮說。
堅持產教融合 實現校企“雙向奔赴”
在金湖縣南高齒現代化企業生產車間,今年7月來實習的6名新員工均來自淮安技師學院。“該企業是我們的合作單位,我們根據企業需求,選派優秀畢業生參加實習,今年這6名實習生表現出色,通過雙向選擇,今后將留在這里就業。”淮安技師學院學生工作處副處長渠敬永介紹,培育技能人才,服務地方發展,是學校的責任與使命。“學校堅持產教融合,聚力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推進職教現代化發展。打造‘70%+’就業品牌,目標是實現每年70%的畢業生留淮就業。近三年,學校畢業生留淮就業率超70%,在全市同類院校中穩居前列,畢業生滿意度超95%,用人單位滿意度超90%。”
產教融合是衡量職業教育發展成效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淮安技師學院圍繞全市加快推動“7+3”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要求,確定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校企全面融”品牌建設,常年與20余家地方重點企業合作,選派優秀畢業生到企業實習、就業,為企業輸送急需人才;加強校企溝通,邀請企業高級技術人員來校授課,使課堂與企業實際環境緊密結合;每年定期舉辦校園線下、線上就業雙選會,為企業和人才搭橋牽線,形成人才培養與人才輸送的良性互動。充分利用省市人才就業政策,鼓勵優秀畢業生立足專業特長,積極服務家鄉發展;鼓勵企業立足自身優勢,開辟專業崗位,保障地方生源就業。“職業教育肩負著向社會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培育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職責。學校將繼續堅持產教融合,加強合作交流,進一步發揮好企業在產教融合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在相互滿足合理需求的基礎上,實現校企發展‘雙向奔赴’。”淮安技師學院黨委書記楊恒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