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簡介
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是一門關于研究物質的化學組成和結構信息的科學,是化學、應用化學和材料化學專業及相關化工專業的必修的四大專業基礎課之一,是化學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化學、化工、生物、醫學、環境等生產、研究必需的重要技術之一。主要包括分析化學基礎理論與實際分析檢驗操作技術。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有很強的實用性,同時又有嚴密、系統的理論,是理論與實際密切結合的學科。學習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作風,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技能并初步具備科學研究的綜合素質。
二、課程標準
課程名稱: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
適用專業:化工分析與檢驗、化工工藝等專業
課程學分:12
計劃學時:204
(一)課程概述
1、課程性質與任務:
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課程是化工分析與檢驗專業、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化工工藝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它是研究物質的化學組成和分析方法的學科。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的基本原理與分析方法不僅是分析科學的基礎,也是從事分析檢驗、化工工藝、化學、生物、環境、醫藥及其它分支學科的基礎。本課程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被稱為生產科研的眼睛,后續課有《儀器分析》、《工業分析技術》《有機物定量分析技術》等課程。
經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使用滴定分析儀器,能對工業產品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測試的能力,使學生具備從事分析測試所必備的素質、知識和技能,樹立全面質量管理意識,具備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辯證思維和嚴格的科學作風,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以及團隊精神,為后續專業職業能力培養打下扎實的基礎。
2、課程基本理念:
(1)堅持以學生基本技能訓練為中心、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為重心,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
(2)在課程結構及教學方法上,打破以前課程設置以理論為主,實踐作為理論的驗證,實訓項目與工作過程脫節的學科化體系,代之以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對知識體系進行重構、整合,實現教、學、做結合,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體系。
(3)在教學效果上,避免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真正實現學習的知識技能能直接與所在工作崗位零對接。
3、課程設計思路:
(1)對崗位能力進行分解,根據分析檢驗崗位工作任務,循序漸進地安排若干教學訓練內容,在能力訓練中歸納和總結知識;
(2)課程的學習以典型案例(實際分析檢驗項目)為載體,進行單元項目活動的設計,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理論與實踐,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
(3)以形成性考核為主體,針對不同的工作任務,教師通過對學生分組討論、自主總結、動手操作、檢測報告等情況的考核,完成對學生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的評估。
(二)課程目標
1、能力目標:
(1)熟練使用滴定分析儀器對產品指標進行分析檢測。
(2)能對滴定分析儀器進行保養和簡單的維護。
(3)能準確的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并根據結果對產品質量進行評價。
(4)針對不同的產品檢測項目,能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
(5)能獨立的配制各種化驗試劑,并采用合適的儀器盛放,知道長期放置的方法。
2、知識目標:
(1)掌握不同試樣的采集及制備方法。
(2)掌握主要分析儀器分析天平、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的使用方法。
(3)掌握酸堿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以及重量分析法的原理及分析方法。
(4)掌握分析數據的處理方法、結果判斷方法及評價方法。
3、素質目標:
(1) 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2) 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工作精神。
(3) 營造規范、整潔、有序的工作環境。
(4) 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5) 堅持規范操作,具有較強的安全、節約和環保意識。
(三)課程內容與要求
項目名稱 | 項目一 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概論 |
參考學時 | 6課時(理4+訓2) |
學習目標 | 掌握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的任務及其作用、發展趨勢及其在化學各專業中的作用;熟悉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的分類、分析過程和步驟;了解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的要求和學習方法。 |
相關知識 (理論、實踐) | 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的任務及其作用;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的關系,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實驗的基礎知識,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滌及操作方法。 |
操作訓練 | 任務1:清點、洗滌分析儀器 2課時 知識要點:洗滌儀器方法的選擇及洗滌效果 技能要點:洗滌方法、洗滌效果 |
考核評價 | 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小組評價 |
拓展知識 | 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發展的趨勢及先進的分析方法簡介 |
項目名稱 | 項目二 分析誤差和分析數據處理 |
參考學時 | 16課時((理6+訓10) |
學習目標 | 掌握與誤差、偏差有關的基本概念;誤差的產生原因及減免方法;準確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有關計算;有效數字的修約規則及運算規則。熟悉可疑數據的取舍方法;置信區間的含義及表示方法。了解誤差的分布、傳遞規律。 |
相關知識 (理論、實踐) | 掌握準確度與精密度的表示方法,熟悉誤差產生的原因、分類及其減免的方法,掌握有效數字及其修約、計算規則。 |
操作訓練 | 任務1: 鉻酸洗液的配制 4課時 知識要點:鉻酸洗液的特性和配制操作要領 技能要點:熟悉燒杯、量筒的、托盤天平等儀器的使用 任務2: 分析數據的記錄和處理 2課時 知識要點:有效數字的修約、計算、保留 技能要點:原始數據記錄的及時性和規范性 任務3: 分析天平的使用 4課時 知識要點:分析天平的結構及其使用 技能要點:會正確調試分析天平,會用直接稱量法和間接稱量法稱取試樣 |
考核評價 | 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小組評價 |
拓展知識 | 設計一案例讓學生判斷精密度和準確度的高低 |
項目名稱 | 項目三 滴定分析法概論 |
參考學時 | 28課時((理10+訓18) |
學習目標 | 掌握滴定分析法的有關基本概念;滴定分析中常用的滴定方式;標準溶液的配制、標定及其濃度的表示和計算方法;滴定分析中的等物質的量規則;各種滴定分析結果的計算。熟悉滴定分析的特點及其分類方法;滴定分析的化學反應必須具備的條件。 |
相關知識 (理論、實踐) | 重點:滴定分析法的有關概念和結果計算;滴定方式和標準溶液的配制 難點:各種滴定分析結果的計算、滴定方式 |
操作訓練 | 任務1: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 6課時 知識要點:移液管、吸量管的選擇、洗滌、使用 技能要點:移液管、吸量管的操作技術 任務2:容量瓶的使用 6課時 知識要點:標準溶液的配制方法 技能要點:容量瓶的操作技術 任務3: 堿式滴定管的使用 6課時 知識要點:堿式滴定管的洗滌、潤洗、裝液、趕氣泡、凋零、滴定操作 技能要點:堿式滴定管的操作技術 |
考核評價 | 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小組評價 |
拓展知識 | 比較滴定分析計算的兩種方法:按化學反應的計量關系和按等物質的量規則計算 設計一能把已講過的滴定分析儀器都用上的綜合實訓方案 |
項目名稱 | 項目四 酸堿滴定法 |
參考學時 | 44課時((理18+訓26) |
學習目標 | 在理解酸堿質子理論和各種類型滴定曲線的基礎上,掌握指示劑的選擇原則,會處理簡單酸堿平衡、各種溶液pH的計算、各種類型酸堿滴定條件的判斷。熟悉各種類型的酸堿滴定方法。 |
相關知識 (理論、實踐) | 重點:酸堿平衡體系的處理、各種溶液pH的計算;酸堿指示劑的選擇 難點:各種類型的滴定曲線及指示劑的選擇 |
操作訓練 | 任務1:0.1mol/L 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4課時 知識要點:用基準物質標定堿標準溶液的原理及終點的判斷 技能要點:分析天平的使用;堿式滴定管的操作技術 任務2:工業醋酸含量的測定 6課時 知識要點:醋酸含量的測定原理;正確判斷滴定終點;分析數據的處理 技能要點:堿式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技術 任務3:酸式滴定管的使用 4課時 知識要點:酸式滴定管的涂油、洗滌、潤洗、裝液、趕氣泡、凋零、滴定操作 技能要點:酸式滴定管的操作技術 任務4:0.1mol/L HCl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6課時 知識要點:用基準物質標定酸標準溶液的原理及終點的判斷,分析數據的處理 技能要點:分析天平的使用;酸式滴定管的操作技術 任務5:混合堿的測定 6課時 知識要點:酸標準溶液的配制;滴定管的操作、混合堿含量的計算。 技能要點:分析天平(或容量瓶)、移液管、酸式滴定管的使用 |
考核評價 | 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小組評價 |
拓展知識 | 歸納判斷酸堿能夠滴定的條件及其應用 |
項目名稱 | 項目五 配位滴定法 |
參考學時 | 24課時((理12+訓12) |
學習目標 | 掌握副反應系數與條件穩定常數的關系,條件穩定常數的含義和計算方法;金屬離子直接滴定的酸度控制條件;配位滴定法的應用。熟悉EDTA 的性質及其與金屬離子的配位能力和特點;金屬指示劑指示終點的原理,常用金屬指示劑及其使用條件,金屬指示劑的封閉現象和消除方法;配位滴定的主要方式。 |
相關知識 (理論、實踐) | 重點:副反應系數與條件穩定常數的關系,條件穩定常數的含義和計算方法;金屬離子直接滴定的酸度控制條件;配位滴定法的應用。 難點:配位滴定終點誤差的計算。 |
操作訓練 | 任務1:0.1mol/L EDTA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6課時 知識要點: 技能要點:溶液的配制;容量瓶的使用;分析天平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 任務2:工業用水總硬度的測定 6課時 知識要點:水的分類、水中的離子含量種類;水硬度的測量原理;指示劑的選擇。 技能要點:容量瓶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滴定管的使用。 |
考核評價 | 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小組評價 |
拓展知識 | 混合離子配位滴定的選擇性 |
項目名稱 | 項目六 氧化還原滴定法 |
參考學時 | 38課時((理16+訓22) |
學習目標 | 掌握氧化還原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原理(條件電位及其影響因素、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程度及氧化還原反應速率等);氧化還原滴定曲線;高錳酸鉀法的原理及應用、碘量法特點和計算;了解氧化還原指示劑的原理及常用氧化還原指示劑的特點和使用方法;了解其他氧化還原滴定方法。 |
相關知識 (理論、實踐) | 重點:條件電位及其影響因素,碘量法的原理、特點和計算。 難點:氧化還原滴定曲線,氧化還原指示劑的原理、特點和使用方法。 |
操作訓練 | 任務1: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4課時 知識要點:高錳酸鉀的性質;標準溶液的配制; 技能要點:酸式滴定管的使用。 任務2:高猛酸鉀法測定綠礬含量 6課時 知識要點:綠礬的性質;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高猛酸鉀滴定的原理; 技能要點:分析天平的使用;酸式滴定管的使用。 任務3: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制配和標定 6課時 知識要點:硫代硫酸鈉的性質及配制方法;基準物質的選擇;硫代硫酸鈉不穩定性; 技能要點:容量瓶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滴定管的使用。 任務4:碘量法測定硫酸銅的含量 6課時 知識要點:碘量法測定硫酸銅含量的原理。 技能要點:分析天平的使用;酸式滴定管的使用。 |
考核評價 | 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小組評價 |
拓展知識 | 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 |
項目名稱 | 項目七 沉淀滴定法 |
參考學時 | 26課時((理14+訓12) |
學習目標 | 掌握沉淀滴定法中三種確定滴定終點方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條件和應用范圍; 熟悉沉淀滴定法的滴定曲線、標準溶液配制和標定;了解沉淀滴定法在化工領域的應用; |
相關知識 (理論、實踐) | 重點:銀量法的原理、滴定曲線和影響因素。 難點:銀量法原理及其影響因素。 |
操作訓練 | 任務1:硝酸銀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6課時 知識要點:硝酸銀的性質及配制方法;硝酸銀不穩定性。 技能要點:指定質量法稱取樣品的操作技術。 任務2:水中氯化物含量的測定 6課時 知識要點:莫爾法測定氯化物的原理及操作條件。 技能要點:移液管的使用;莫爾法測定氯化物的操作技術。 |
考核評價 | 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小組評價 |
拓展知識 | 混合離子的沉淀滴定 |
項目名稱 | 項目八 重量分析法 |
參考學時 | 22課時((理10+訓12) |
學習目標 | 掌握沉淀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重量分析法結果的計算。熟悉沉淀重量分析法對沉淀形式和稱量形式的要求,晶形沉淀和無定型沉淀的形成條件。了解揮發法在化工領域的應用;沉淀的形態和形成過程。 |
相關知識 (理論、實踐) | 重點:沉淀重量分析法的原理,晶形沉淀和無定型沉淀的形成條件。 難點:晶形沉淀和無定型沉淀的形成原理。 |
操作訓練 | 任務1:某樣品中濕存水的測定 4課時 知識要點:恒重的含義 技能要點:直接干燥法的操作技術 任務2:沉淀稱量法測定硫酸鈉的含量 8課時 知識要點:掌握沉淀稱量法的應用條件和分析結果的計算。 技能要點:初步掌握沉淀稱量法的一般步驟和基本操作。 |
考核評價 | 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小組評價 |
拓展知識 | 案例講解重量分析法的應用 |
(四)實施建議
1、教學建議
要體現課程改革基本理念,改變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采用以實習實訓場所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融“教、學、做”為一體。
2、考核方式和評價方法建議
評價方法:以定量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采用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形式??己藘热莅ǎ夯纠碚摽荚嚕瑢嶒灴己???荚囆问蕉鄻?,分散與集中相結合,期末與平時相結合。
1、平時成績30% (課堂提問,課外作業,階段考查,平時的出勤率等)
2、實際操作實訓成績40%(實驗室表現,實驗操作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實驗報告書寫,小組合作能力等)
3、理論筆試考試30%
教材編寫:醞釀編寫中。
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校本實訓教材《分析操作基本技術(一)》
實驗實訓設備配置:學院現有的條件:分析天平室10人/組。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實訓室25人/組。分析天平、電熱恒溫干燥箱一臺、酸、堿式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吸量管、錐形瓶、稱量瓶等若干。
3、教材選用和編寫建議
教材選用:高等職業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楊立軍主編;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次印刷。
參考教材:《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 高職高專教材編寫組。
4、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
自制ppt、fash課件、校本實訓教材《分析操作基本技術(一)》、利用網絡資源、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利用(或購買)仿真軟件等。
5、實驗實訓設備配置建議
配備具有48個工位的分析化學實訓室。
三、課程建設:
《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課程是由《分析化學》和《分析化學實驗》兩門課程整合形成的理實一體化課程。2008年以前,《分析化學》作為專業理論課程先開設,而《分析化學實驗》作為實習課程隨后開設,分別單獨組織教學。根據江蘇省人社廳、教育廳對職業院校課程改革工作要求,從2007年起,淮安技師學院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工作,各個教學系部按照學院統一部署先后開展了課程改革相關工作,特別是按照省人社廳要求,推動專業課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工作。為落實好《分析化學與操作實訓》課程一體化教學工作,從該課程師資團隊建設、教學內容與教學計劃制訂、操作實訓室及仿真機房建設、多媒體教學設備購置、實訓場地設備設施硬件建設等多方面進行精心準備,逐步對《分析化學》和《分析化學實驗》兩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完成了課程教學內容融合的一體化教學改革工作。